|
 |
020.三芝錫板智成堂
在淡金公路大家好加油站前的北9公路(海福路)路口,有一座題名為「錫板智成堂」的牌樓,從這裡進去大約三百公尺就是錫板智成堂。看起來似乎很不起眼,不過別小看智成堂,它不只是三芝最古老的廟宇,也是鑾堂信仰儒宗神教之祖廟。
錫板智成堂---儒宗神教之祖廟 在淡金公路大家好加油站前的北9公路(海福路)路口,有一座題名為「錫板智成堂」的牌樓,從這裡進去大約三百公尺就是錫板智成堂。看起來似乎很不起眼,不過別小看智成堂,它不只是三芝最古老的廟宇,也是鑾堂信仰儒宗神教之祖廟。 沿革 民前12年(1899年)由儒生郭石定首倡,並得張子清、江勝元二善士之同心協力,又有楊峻德、郭木生、曾瑞樹、曾石岳、郭明德、黃見龍、張維塗、楊維城(楊仲佐)、張迺爵、蔡成金等多人襄助,向淡水中寮行忠堂呈請分堂,於是假今媽祖宮旁林氏甘娘民房,創設鸞堂,堂號「智成堂」。安奉五恩主。南天文衡聖帝關、南宮孚佑帝君呂、九天司命真君張、先天豁落靈官王、精忠武穆王岳。
智成堂的石碑 位於前庭停車場左側,有上、下兩塊石碑。一般廟宇內的石碑,都是記載建廟時出錢出地的人名或緣起。惟獨這兩塊石碑刻著建堂的信仰精神所在,雖然奉祀的神明是台灣民間信仰的神明,然而把儒家思想帶入獨特的宗教儀式,形成在日治時期獨特的宗派,日本人稱作「降筆會」。
三芝智成堂文武聖廟沿革
本堂於清朝光緒庚子年,即民國前十二年四月廿六日由郭石定首倡並得張子清、江盛元二善士之協力促進假本鄉小基隆埔頭街,現在媽祖宮比鄰林氏甘娘宅創設鸞堂堂號為「智成堂」,安奉武聖南天文衡聖帝關、南宮孚佑帝君呂、九天司命真君張、先天豁落靈官王、御前元帥精忠武穆王岳等五大恩主香位供鄉民參拜,執事者郭、張、江等三位熱心效勞並合議籌募基金建造殿堂俾作久遠之計。翌年辛丑歲奉旨著造「節義寶鑑」善書,勸世救劫、書頒宇內普化蒼生,大受歡迎賞識,經宏揚渡化十四年後,即民國二年癸丑歲堂分小基隆及錫板兩處,同時清算基金,分配兩堂雙方所屬,於是本堂乃離開小基隆,新建廟宇於錫板村現址。建堂任務由郭石定、楊峻德、楊元章等人主持,邀定楊救貧仙師擇地,並定座北向南、香螺吞肉、兩獅相馳走、龜蛇把水口、另由地理師楊元章定分金,真是山明水秀之良穴吉地也。
民國三年歲次甲寅十一月十六目本堂興建工程告峻,乃奉五大恩主入廟安座落成典禮,車水馬龍盛況隆重。
堂號仍沿用舊有「智成堂」名號繼續訓鸞普化工作郭石定繼任堂主三、四年後,聘請楊峻德先生任堂主達二十餘年間,民國八年由楊明機主鸞完成著造「救世良規」至民國二十八年堂主楊峻德逝世後主持乏人,致堂務衰微冷落一段期間。
民國九年安奉大成至聖先師孔夫子牌位,民國四十年十一月十二日由張添財、楊善慶二人首倡重整,先後任堂主者杜家齊八年、張添財十六年間又得鸞生郭淇水、盧習孔、楊光堯、陳明修、盧志、孫金順等人先後任施方濟世、普化蒼生,受惠者不計其數。民國四十五年再由正理楊明機主鸞著作「六合皈元」、再版「儒門科範」兩部奇書,貢獻於鸞門,於是名聞遐邇、堂運大振。至民國五十八年間,因本堂廟貌已破舊失修,乃由謝盧燕主辦配合鄉內外諸善信來完成改建,於民國六十一年農曆十月六日全部改建工程告竣落成,廟貌煥然一新,並於民國六十七年聘請楊寬裕為本堂堂主、張添財輔佐之。直至民國七十二年癸亥春、配合三芝智成忠義宮合辦「節義寶鑑」重刊工作,本堂為加強廟務健全組織於民國七十三年七月三十日正式向政府申請登記成立管理委員會,同時遴選委員及監察委員,推薦前鄉長楊彩南擔任本堂第一屆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
本會成立後即著手於堂務之推展工作,先以廟產之整頓刻不容緩,隨即對於過去捐獻本堂使用尚未過戶之私有土地地主:楊寬裕、楊李呅、楊玉明、林德成等諸大德均已獲得同意辦妥過戶登記完成為本堂廟產矣。
然而本堂土地面積狹隘,加以廟前道路及前面溪流阻隔,空間使用受限,每逢祭典香客什沓,為應時代要求,以將前庭闢建地下一樓作為活動中心,供集會活動、會議、宴會等使用,地上作為停車場,除方便香客停車並做花臺美化環境以利解困,奈何本堂地處鄒魯海濱,經濟能力有限、經召開委員會議及信徒大會議決向外勸募以補短缺,幸獲諸位善信鼎力捐助,得於民國八十四年農曆三月十八日動工至同年冬季全部工程完成。雖非美輪美奐,但堪稱消遙樂境,此皆賴諸位善信之力量相助始臻完善。
其次本堂內外拜亭之整修及亭屋頂上牌樓、鐘鼓樓、電動鐘鼓之安裝等工程亦於民國七十八年底完工,旋為求美化環境配合社區建設,將堂後丘陵地闢建為公園,雖所需經費龐大,幸得各委員及地方善信,熱烈響應出錢出力慷慨捐輸,配合三芝鄉公所補助,終使工程完成,本堂內外環境煥然一新,各界人土之鼎力贊襄,誠功德無量也。
欣見本堂觀瞻益壯,四時香煙繚繞、聖威顯赫、遠近聞名,詣堂進香祈願者絡繹不絕,仰祈恩主仁德默佑、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爰誌沿革藉資永世流芳。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