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永恆不變之建廟精神• 玄空師父自民國四十五年至五十六年,短短十二年間,前後興建完成行天宮三宮:忠義北投分宮、白雞三峽分宮(行修宮)及民權東路台北本宮。從環境、技術等客觀條件來看,興建一座廟宇至少需花費十年時間,而玄空師父發宏願興建三宮,從出資購地、整地規劃、設計廟貌、招工興建,以至訂立宮規等繁雜事務,無不事必躬親、苦心孤詣,每至廢寢忘食。
一般原需三十年之工期,竟縮短成十二年,便已全部竣工。因而於台北本宮興建過程中,玄空師父個人原本充裕之資金,急速消耗,曾以個人名義向銀行借貸二千九百萬元(當時廿萬元即可買一棟樓),因應建廟之需。或勸玄空師父對外公開籌募資金,惟師父不願造成信眾之負擔與壓力,堅持不肯。毅然處理其個人部分之礦場股份,以清償負債。這種精神也就成為行天宮永恆不變的治理原則——不在宮內設功德箱、不在宮外勸募——的由來。 •萬般由心不由命的生活智慧• 玄空師父每日奔波三宮宣講,提倡五倫八德之理念,奉行夫妻倫、親子倫、兄弟倫、朋友倫、國家社會倫等五種人際網絡,本諸孝、悌、忠、信、禮、義、廉、恥落實於日常生活中。同時,一再告訴信眾「萬般由心不由命」的生活智慧,回歸清靜本心、發揮人性良善,福報自會隨之而來。 •以濟世助人之出世精神落實入世之社會服務• 行天宮從宗教精神層面來看,提供信眾一個身、心、靈寄託的空間場所;而就積極面觀之,則是要以濟世助人之出世精神落實入世之社會服務,追求社會祥和、國泰民安!
隨著時代的改變,不變的是行天宮的立廟宗旨與正信理念,然而宗教志業與一般企業截然不同,需以悲天憫人與關懷生命的情懷為立基,注入在五大志業的推展中,讓有限資源,運用企業化管理,發揮最大的效率功能,如此亦才能更加落實行天宮濟世助人的精神! 未來,行天宮的宗教志業,一方面要傳承先人的精神,另一方面亦要符合時代腳步,展現出溫馨且效率的新風貌!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