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永樂宮壁畫特色 元代道教壁畫。在山西省芮城縣北永樂宮內。永樂宮原在芮城永樂鎮,1959年因修三門峽水庫,遷至芮城縣北龍泉村附近。永樂宮為全真道三大祖庭之一,初為呂岩故居,名呂公祠,金末改祠為觀,後毀於兵火。元中統三年(1262)重建,名〝大純陽萬壽宮〞,後又稱永樂宮。宮內建築宏偉,壁畫、造像精美。遺憾的是今造像幾乎全部毀掉,只餘壁畫。
宮內無極門(龍虎殿)、三清殿、純陽殿、重陽殿內繪滿壁畫,總面積1005.68平方米,為元代作品。其中龍虎、三清兩殿為大型人物畫,純陽、重陽兩殿為連環故事畫。壁畫題材廣泛,人物、山水、林木俱有,技法精湛,端莊生動,線條流暢有力,色彩絢爛明快。壁畫不僅規模宏大,且有確切年代可考證,有作者題記,是我國繪畫史上很少有的巨作,有重要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 永樂宮三清殿壁畫 元代道教壁畫。三清殿又名無極殿,是永樂宮的主殿,規模最大。殿內原供奉三清尊神像,今已不存。殿的四壁及龕內保存有大量的巨型壁畫,為永樂宮壁畫中的精華。殿壁高4.25米,壁畫長101.6米,面積為403.34平方米。壁畫的主題是《朝元圖》,描繪了道教眾神仙朝拜元始天尊的宏偉場面。全畫以南牆兩側的青龍、白虎星君為先導,神龕後的三十二天帝君為後衛;東、西、北三壁及神龕左右扇面牆上分別畫八位主神。以這八位主神為中心,四周環侍金童、玉女、天丁、力士、玄元、帝君、仙侯、星宿、左輔、右弼、神王、侍臣等394尊神像,主像高300公分。 壁畫中人物排列多達四、五層,髮鬚飛揚,衣冠富麗,結構嚴謹。畫中人物形象各異,玉女端莊秀麗,天丁、力士威武驃悍,帝君、聖母威嚴凝重。他們有的作對話狀,有的呈傾聽態,有的似在沉思……人物神態和形象均栩栩如生。畫師們以簡潔明快筆法,將眾多神仙不同的性格、年齡、身份表現得維妙維肖。三清殿壁畫的風格、結構頗似宋代壁畫家武宗元畫的《朝元仙仗圖》,所不同的是《朝元仙仗圖》中的眾神仙是正在行進中,而三清殿壁畫則眾神仙是面朝中央站立朝拜元始天尊的靜止狀態下。 全畫以墨線勾勒,線條圓渾,沉有力,以粗細、長短、疏密、濃淡不同的線條來表現物體的不同質感。衣紋處理準確、飄逸,使人物富有動感。設色以重彩勾填法,分散地使用石青、石綠、朱砂等顏色,中間隔以白色或其它的單一色調,構成畫面濃淡有別,繁簡相宜,畫中還多處使用了〝堆金瀝粉〞傅色技法。 永樂宮純陽殿壁畫 純陽殿又稱混成殿、呂祖殿,建於元代。殿內壁畫主題是《純陽帝君仙遊顯化圖》,為元至正十年(1358)由襄汾畫師朱好古門人張遵禮等人繪製。壁畫面積213平方米,由五十二幅小畫組成。純陽殿壁畫用連環畫的形式描繪了呂祖(洞賓)從降生、學道至成仙、度人等故事。每幅小畫之間用山、石、樹木、花草或祥雲相隔又相連,從整幅壁畫看來混然一體,而每一部分又各有主題。畫面中充滿了濃厚的生活氣息,又極富有時代和地方特色。
畫中宮殿、樓閣、園林、橋樑、酒肆、茶館、私塾、寺院應有盡有;官吏、商賈、市民、僧道等各類人物活動於其間,栩栩如生。純陽殿正中神龕扇面牆的背後,有一幅面積近16平方米的〝盤道圖〞,描繪了漢鍾離權度化呂洞賓的故事。畫中鍾離權石綠衣衫,呂洞賓淡黃衣衫,二人相對而坐,正在交談。作品筆法豪放,墨色淋漓,線條簡練,人物神態、性格、內心活動都表現得恰到好處。畫面設色古樸素雅,具有濃厚的文人畫氣韻。 永樂宮重陽殿壁畫 重陽殿又名七真殿、亦稱襲明殿,是永樂宮最後一重殿宇。殿內原奉全真祖師王重陽像,今已不存。殿內有壁畫161.78平方米,北扇面牆上繪有《朝賀三清圖》,其餘四壁是以連環畫形式描繪了王重陽自降生,摒棄妻孥,遠離家鄉,放火燒庵,至傳布教化,昇仙得道以及度化馬丹陽等七位弟子成道的故事,共有49幅。繪畫技法與形制與純陽殿壁畫類似,筆法簡練遒勁。畫中的馬匹尤為生動,每匹馬的體態均不相同,能夠於形似中得筋力,於筋力中得傳神,非常難得。殿中央神龕背後所繪的兩尊玉女立像,豐頤廣額,環佩叮硨,具有唐宋風采。
世界級的藝術寶庫 永樂宮壁畫繪技精湛,功力蓋群,龍虎、三清兩殿為通幅大型人物畫,純陽、重陽兩殿為分幅連環組畫。龍虎殿繪護衛神將神吏32尊;三清殿繪天界各路神仙三百多尊,表情自然,千姿百態,傳神達意,靜動結合,轉瞬即逝情態凝于能工筆端。
巨像高3米以上,飄態、衣紋達3到4米,均可一筆呵就,無絲毫敗筆之處;毛發須眉根見肉,運筆流暢,表現出蓬松飄逸的質感。人物冠帶服飾樣式齊全,建筑形制品類繁多,山水景色雅致秀美,可稱宋元社會的真實寫照。拱眼壁畫雖小,壁畫依照屬性采用重彩勾填与瀝粉貼金不同的手法,以天然十种礦質顏料區別著色,600多年艷麗如初,璀璨耀目。永樂宮壁畫是中國繪畫史上很少有的巨作,他們用自己的一生智慧,為後人留下了一座世界級的藝術寶庫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