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三百餘年的開發和奮鬥,造成了今日圍繞在我們身旁的許多地名,要瞭解淡水的地理、歷史、民俗、風情,就不能不對它們的起因有所認識。
●沿用原住民語音而成的地名
最早在淡水居住的台灣平埔族之一的凱達格蘭人,他們分佈範圍南以桃園為界,北止於三貂嶺與宜蘭,以淡水、基隆、士林及台北各地為多,他們移居淡水,是由三貂角沿海岸西進,經基隆、萬里、富貴角而進入淡水。他們留下幾個地名:
滬尾:關於淡水舊名"滬尾"的由來,說法很多不同有一種說法: "滬"是台語中的"雨",因為東北季風給台灣帶來大量的雨水,由宜蘭一直下到基隆,再下到淡水為止(通常過了竹圍就沒什麼雨了),所以淡水才叫"雨尾"(滬尾)
早期也有人寫成「戶尾」(見福佑宮內「望高樓碑」)。
老梅:可能也是由「滬尾」的原音轉訛而來。
八里:原「八里坌社」而得名(荷語Parecachu) 原址在今八里鄉挖子尾附近。
金包里:原「基毛里Tapari社」所在地。後來改成「金山」。
北投子:原「班豆社」居地。「北投」原意可能是指「女巫」。
萬里: 原「VaSai社」所在。昔日稱「馬鍊」。今日萬里還有「馬鍊」的街名。
小雞籠社: 是針對大基隆之稱呼。「雞籠」原是「凱達格蘭人Katangaran 之地」。 後來tanga被省略為Keron,漢語譯成「雞籠」。 光緒元年時,因原音不雅就訛其音,以「基地昌隆」而成基隆。此外,阿里磅、大屯(原Toetn社)、奎柔山(原Kirragenan雞柔山社)。日本時代將圭柔山、北投、大屯三社合併,各取一字成「圭北屯社」。
●西班牙、荷蘭占領淡水時留下的地名
富貴角:「富貴」原是荷語「岬角Hoek」的音譯。
嘉士多:1629年西班牙提督嘉烈紐,率艦入淡水時,為淡水命名為Casidor。
紅毛城:原西班牙SanDomingo城。
營岸:相傳荷蘭人曾在此屯軍建營塞。(今僅留基石數方)。在義山里。
龍目井:往昔荷、西留下的古蹟,今三民街以西。
●與地形有關的地名
沙崙:「崙」是指頂端圓突的小山。此地因近海沙崗地帶,康熙年間開闢。因此地早有沙埤高地,是三百年前泉州人所開拓。
小坪頂:「坪」乃平的俗字,地勢高的平台地。此地是乾隆16年泉州張文鳳所闢。
崁頂、崁腳:「崁」福佬話與「山」相通。位高處的崁頂是康熙時泉州張氏所。崁腳是乾隆持泉州呂姓所闢。
大溪:地有溪流一道而得名,陳氏開闢時曾引其水灌溉。
埤島:溪流環一山丘,如傳說的埤島。
田心子:二河環抱,地居其中。
糞箕湖:「湖」福佬話是指山間的小盆地,此盆地地形像農耕用的糞箕,故名。
港子平:福佬話「港」也是河邊、或溪水停蓄之處、或平時只是渚水,一旦下雨就成溪流之地。此地是在公司田溪旁而得名,許姓所墾殖。
鼻仔頭:地形突出於海邊,如鼻頭之狀,故名,今鼻頭街。
南勢埔:南側山坡之意。此外,還有山仔頂、三角埔子、埔頭、崙頂、大龜崙、二龜崙、前林子、後洲子、大片頭、溪口、水尾子、挖仔尾(海灘轉彎處)、虎頭山、田螺堀、龜子山、草 埔尾、小坑子等。
●與當地代表性植物有關的地名
竿蓁林:地多菅芒,高密如林而得名,三百年前潘姓平埔同胞在此墾殖。
樹林口:以樹林茂密得名。康熙時泉州郭氏在此開拓,並種柑於此。
楓樹湖:以前這裡是長滿楓樹山間的小盆地。
破布子腳:該地因叢生破布籽樹。
林子莊:當時檥林茂盛而得名。
此外,尚有樹海坑、大樹腳、桂花樹、楓子林等。
●與平埔族墾殖有關的地名
蕃子田:今灰瑤子。古代蕃姓平埔同胞墾殖區。
蕃社前:在潘姓「蕃社」之前立村莊而得名。
蕃婆林:古代可能有一著名的年老「蕃婆」住在此。
南平:古時潘姓平埔族所開闢之地。
此外,還有蕃社角、蕃仔崙、蕃社後、蕃厝坑地。
●反映初期移民開拓情形的地名
興化店:福建興化府人居住開店而得名。此地原為泉州盧雲廣所闢。
雲廣坑:「坑」為低窪地,為盧雲廣所開拓。(盧氏今日依然是北新莊、興仁里的大姓)
油車口:「油車」是榨油坊之意。往昔開榨油坊必需在市街的邊端,該地是因其為油車行所在地街入口而得名,此油行乾隆時泉州郭姓所設。
水碓子:「水碓」是利用水車推臼磨米之所。為康熙時泉州人連良溪所設,故名。
水硯頭:「硯」是打水的。地有天然源頭,以供引水灌溉。
城子口:開闢時居民建城為禦而得名,日本時代改名為「元吉」街。
牛灶口:往昔屠牛之處,日本時代改名為協興街。(協興、元吉二街為昔滬尾地區,「協元里」因此得名)
暗街仔:成街時地處偏僻、巷陃幽暗,故名。(今被改為公明街)
草厝尾:昔時這裡多為草屋而得名。(它與往昔東興街,合為今日草東里是故滬尾街區。)
竹圍:三百年前台姓平埔同胞在此墾植,植桂竹以防風和作村垣。
百六戛:開拓時,墾有山田一百六十戛而得名。(今日不少人,誤訛為「巴拉卡」,是個蝴蝶谷)
公館口:何姓開闢之時,在此建屋貯存租穀,而得名(在今媽祖廟前)。
此外,尚有頂田寮、下田寮、米粉寮(寮是小屋子意)、桂竹圍、小中寮、莊子內、下莊子(原被擬為台北市垃圾場所地)、大莊埔、鄒厝崙、許厝、興福寮、下罟子(在八里「罟」是魚網之意)、水汴頭(「汴」是分水的堰門或水門之意)。
●與當地原有用途和景觀有關的地名
灰窯子:因近海,早期在此燒製石灰,故名。(原窯蹟尚存)
砲台埔:清代設防之所。
三孔泉:有天然泉源三處。
牛埔子:古為牧牛之所。(被擬為新都區所在地)
蕃薯寮:康熙時,泉州張姓所闢,在此種殖甘藷而得名。
公埔子:早為公用牧場,現為公用墓地。
此外,車埕、樟佬寮坪、水源地、石頭埔、石滬角等都是。
●與當地原建築有關的地名
九嵌:在今重建街,百年前泉州惠安人陳添,於此建店舖九間,而得名。
六塊厝:康熙時,潘姓原著民在此建屋六處而留名。
瓦窯坑:此地有磚瓦窯場。
演戲埔腳:地處各莊中心地區,迎神賽會,在此演戲故名。
土地公埔:在三芝,有土地公的廣場。
|
|
|
淡江大學田野調查研究室攝影 |
|
|
|
淡江大學田野調查研究室攝影 |
|
|
|
淡江大學田野調查研究室攝影 |
|
|
|
淡江大學田野調查研究室攝影 |
|
|
|
淡江大學田野調查研究室攝影 |
|
|
|
淡江大學田野調查研究室攝影 |
|
|
|
淡江大學田野調查研究室攝影 |
|
|
|
淡江大學田野調查研究室攝影 |
|
|
|
淡江大學田野調查研究室攝影 |
|
|
|
淡江大學田野調查研究室攝影 |
|
|
|
淡江大學田野調查研究室攝影 |
|
|
|
淡江大學田野調查研究室攝影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