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建廟年代:
道光、咸豐年間。
◎ 建廟緣起:
據傳,乾隆末,民人恭奉本尊王爺自唐山駕船渡臺,於金包里(金山鄉)外洋遭風暴沉沒,僅謝九一人獲救。謝九持本尊王爺登岸本地,嗣後當地疫癘流行,每多賴王爺驅瘟禳災,漸獲本地居民普遍崇祀,香火以盛。先是安奉於民宅供人祈拜,其後乃聚資建廟於此。
◎ 崇祀神明:
主祀蘇府王爺,從祀王爺媽、青山王爺、五營頭、王爺船及虎爺。昔日,農曆九月初九蘇府王爺廟會,有送王船習俗,遇事則舉行王醮祭典,為本地一大盛事。
又名「王爺廟」,係油車口地區之古廟,向為當地船戶漁民所崇奉。
◎ 神蹟故事:
相傳光緒十年(1884)中法之役,法軍強行登陸,在中崙一帶激戰,王爺顯靈,遣神兵助陣,懼退敵兵。事後,駐守油車口砲臺(今北門鎖鑰舊砲臺)清兵,為了感謝神恩,每逢初一、十五,必以盛儀,來廟祭拜。當時駐軍提督章高元並敬獻「威靈赫濯」匾額,今仍懸於廟內。
◎ 歷史沿革:
原廟略小,光復後幾經改築修繕,成如今之規模,但古物散失不少,又擅更從祀神,已漸失原有風貌矣。
蘇府王爺據說出生於廣東,在明朝時高中進士,晉升官位至七省巡按。
蘇府王爺廟是早期油車口聚落的發展中心。聽廟公說,這座蘇府王爺廟早在道光年間就由居民共同聚資建廟,並於清咸豐三年向政府登記。這座廟中所崇祀的是台灣第一尊蘇府王爺,所有其他在台灣的蘇府王爺,都是從這一座分支出去的,而且是台灣第三座向清朝政府登記有案的廟宇,蘇府王爺廟主祀蘇府王爺,從祀王爺媽、青山王爺、五營頭、王爺船及虎爺,向為當地船戶漁民所崇奉,可說是此地最具代表性的廟宇。
蘇府王爺的建廟,有一說法是在乾隆末年,有人恭奉蘇府王爺神像從唐山渡海來臺,在金山外海遭遇暴風沈沒,只有一人獲救,他抱持王爺神位來到淡水。後來淡水發生瘟疫厲疾,有賴王爺趨瘟解災,因此漸漸擁有本地居民崇祀,神位也由民宅中移出至信徒集資建造的廟宇中。
另一說法則是蘇府王爺廟中的神像是從廣東來的,神像原本供奉在船上,隨船航行,保佑船上漁民,這尊王爺像就是在多家船隻中傳來傳去,一個機緣之下,蘇府王爺就隨船來到淡水,原本供奉在一般民戶,後來信徒聚資建廟,才成為今天的蘇府王爺廟。
蘇府王爺最重要的慶典在農曆九月九日舉行。每年農曆八月初一就會決定王爺慶典時所需王船的尺寸、隨船王爺穿著、隨船水手人數和穿著,以及準備供給王船的柴、米、鹽等的數量。於九月初八早上即有「過火」活動,就是將各神像及器物安放於神轎中或是信徒捧在手中,行走過火堆,其用意在於清淨神物。
過火結束後接著是王爺「遶境出巡」--王爺遊行的隊伍經過各大街小巷;只要信眾設有香案祭祀者,不論地方如何偏僻或者處於窄巷內,王爺神轎一定前往巡視,並會將在將住聚各方的邪靈惡煞收服。
蘇府王爺的燒王船儀式與一般寺廟燒王船的盛況不太一樣,因為王爺是要將收服之邪靈惡煞一併用王船送走,所以會選擇僻靜之地,儀式中非相關人員皆不希望觀看,以防不利--由此可見王爺愛惜人民的恩澤。
蘇府王爺廟又稱油車口忠義宮,主祀蘇府王爺,另稱水陸廟,每年農曆九月九日王爺祭典,有送王船的習俗。蘇府王爺於清康熙58年(西元1719)供奉來台,初祀於民宅,之後才由村民集資建廟。民國50年間重建王爺廟,但卻古貌盡失,目前仍倖存國家藝師黃龜理之木雕,門葴甄特色,為淡水廟宇中獨有。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