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079. 淡水聖江廟
沿著淡水捷運站往前走,在淡水岸邊,背靠喧鬧的淡水老街,一座不起眼的唐朝進士廟引起注意。 廟是小廟,在草條編織的門楣上,“聖江廟”三字不甚顯眼,但絲毫不掩蓋小廟英雄之氣。被門前商戶遮攔的“聖江廟”,面向淡水河,背靠淡水老街,大有“大隱隱於市”之感。廟門之前石板上撰文曰,聖江廟所在之處即是清代中央在淡水所設之“北港塘”,主要用於內外防務。拾級而上,步入廟門,迎面而來的是在台灣廟宇裡司空見慣的半人高的香爐。爐中香煙裊裊,香灰已過大半,足見人氣不差。 繞爐而過,便是供桌。大小各類尊神排列開來,隻是個個神情凝重、鮮有笑意。中央主神名曰“文武尊王”,更是撕牙裂嘴、手執鋼鞭,兩眼怒視前方,仿佛要將人一口咬住。兩旁侍立之神亦是威武懾人,一派凝重氣氛,令人不寒而栗。
根據記載,廟中所供之神是唐代安史之亂裡死守睢陽城(今河南省商丘縣)的開元進士張巡。他留下一段忠勇佳話深深為淡水民眾景仰。 “唐天寶十四年,安祿山叛變,當時張巡守睢陽城,以數千兵士與賊將十余萬兵將,經大小四百戰,斬將四百,戮兵數萬。當糧盡時,奸相楊國忠拒不援兵。經數月之久,兵卒多餓死。將士有抓鼠捕雀充飢,病死餓死者不計其數。”
張巡得知后,含淚殺愛妻林氏以肉身分饗士卒。至十月城破時,張巡堅不投降,“嚼齒皆碎,血流滿口,壯烈成仁”。后朝廷追封張巡為“文武尊王”。至宋代,宋顯宗亦追封張巡為保義尊王。
當問及廟宇來歷時,老者拿出廟中記載來。據載,清朝嘉慶年間,由福建來台的蔡獻等人在現在淡水岸邊的“北港塘”立廟供奉“文武尊王”,並集資興建正殿及左右廂房,始有現在規模。抗日戰爭期間,蔡獻將廟務交由他人管理,即回大陸,聖江廟流傳至今。
|
|
|
|
|